3D打印技术赋予了随形冷却系统设计的自由性,冷却水道不再局限于管道式,可以随意配置。但目前来看,由于管道式冷却存在诸多优势,管道式冷却继承于注塑模具的传统冷却思想,结构最简单,只有针对某些特殊制品,当管道式冷却难以达到理想的冷却效果时,才会采用更复杂的冷却形式。管道式冷却可以保证模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承受注塑成型过程中注塑压力的作用。管道式冷却便于冷却剂的流速、模具温度的控制。管道式冷却便于模具设计时的处理等。可见,研究管道式冷却系统的注塑模具传热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本章以管道式冷却为研究对象建立模具传热模型,分析随形冷却注塑模具传热的影响因素。
注塑模具的冷却,涉及传导传热、对流传热及辐射传热,其中,传导传热和对流传热是重点,因为熔体冷却所散发的热量的大部分通过冷却剂的对流换热带走,剩余热量以模具四侧外壁或者分型面开模阶段自然对流或热辐射等方式散发,实际应用中,也常常忽略这部分热量。注塑模具的传热是一个非稳态的过程,制品和模具的不同部分的温度存在差异并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结晶型熔体的固化伴随着相变潜热的释放,塑料和模具材料的导热系数也处于变化过程中,另外,注塑制件的尺寸、结构等因素也影响着热传导的过程,想要准确描述这个过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对其进行简化,将其划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热量在塑料制品内的传导;然后是热量在模具上的传导;最后是冷却剂的对流传热。根据各个部分的传热特点,可以做出适当的条件假定,分析各个部分的热传导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类似3D打印资讯